至于“云爾”的提示語氣" />
至于“云爾”的提示語氣如何來的呢?總括本身不是提示,但是把前面的話語進(jìn)行總結(jié),目的就在于讓言語的受眾明白,因而總括往往也帶有提示意味。何樂士等認(rèn)為“云爾”是語氣詞連用,表“如此而已”[37],與我們有所不同,不過“如此而已”也含有總括意味,因而與我們對“云爾”語氣義的概括相近。
3.儀式化的“云爾”——結(jié)束語標(biāo)記
魏晉以降,“云爾”在使用上出現(xiàn)了一個新的特點,即往往不是在句末,而是在篇章末出現(xiàn)。特別是序文、銘記的結(jié)束處。如:
(24)皇上矜悼,六宮哀慟,送終之事,靡非禮焉。二月壬午葬于山陵之域,敬刊玄瑜,式述景跡。云爾。(北京圖書館藏拓本《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》北魏部分)
(25)寧雖識昧,忝廁倫末,敢罄庸管,祇記。云爾。(元魏·菩提流支《深密解脫經(jīng)·序》)
(26)輒于經(jīng)首,序而綜之。庶得早凈六根,仰慈尊之嘉會,速成四德。趣樂土之玄猷,弘贊莫窮,永貽諸后。云爾。(姚秦·鳩摩羅什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·序》)
(27)朕詞乏清華、文非道麗。志流衍于秘賾將布灌于無窮,聊課虛懷序之篇首,云爾。(唐·不空《大乘密嚴(yán)經(jīng)·序》)
這類“云爾”很多。從語用功能看,總括的意味很弱,更主要的是表示行文到此為止,即我們所說的結(jié)束語標(biāo)記;大致對應(yīng)于后世序文的“是為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