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926年李濟主" />
從1926年李濟主持西陽村史前遺址發(fā)掘到新中國成立,中國考古學經過20余年的發(fā)展已粗具規(guī)模,做了不少調查發(fā)掘工作,開辟了自己的道路,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國特點的田野工作方法,積累了一批通過正規(guī)發(fā)掘的科學資料,出版了一批考古學論著,為我國考古學的發(fā)展奠定了基石。
注釋
[1] 胡適:《自述古史觀》,《古史辨》第1冊,上海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2。
[2] 錢玄同:《答顧頡剛先生書》,《古史辨》第1冊,67頁。
[3] 胡適:《古史討論的讀后感》,《古史辨》第1冊,193頁。
[4] 《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》,《李大釗文集》,179頁。
[5] 《毛澤東選集》第2卷,533~534頁。
[6] 《毛澤東選集》第1卷,283頁。
[7] 《毛澤東選集》第2卷,632頁。
第十章 現(xiàn)代新文學及語言文字的變革
辛亥革命前后,隨著中國和世界局勢的變化,一場文學革命也在孕育。一方面,始于晚清的文學革新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運動的深入,帶來了從文學觀念、創(chuàng)作風格、文學體裁到文學語言的廣泛變革;另一方面,留學于日本和西方的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將現(xiàn)代世界的文化潮流帶入中國。在他們的提倡、實踐和引領之下,晚清以來的文學革新運動終于產生了質的飛躍,并結出了累累碩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