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史之亂爆發(fā)后," />
安史之亂爆發(fā)后,岑參回到內(nèi)地。至德二年(757),岑參在鳳翔隨從護(hù)駕,四十二歲,寫了《行軍詩二首》,第二首云:
早知逢世亂,少小漫讀書。
悔不學(xué)彎弓,向東射狂胡。
偶從諫官列,謬向丹墀趨。
未能匡吾君,虛作一丈夫。
撫劍傷世路,哀歌泣良圖。
功業(yè)今已遲,覽鏡悲白須。
平生抱忠義,不敢私微軀。
這首詩可以說是岑參對他一生的總結(jié)。遭逢亂世,悔不學(xué)武,射胡(敵人)立功,過去走“讀書”“匡(輔佐)君”之路,貽誤了青春,枉作了一個男子漢?,F(xiàn)在建立功業(yè)已經(jīng)晚了,不過我始終不渝的信條是:一生謹(jǐn)守忠義二字,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唐人通過從戎走上仕途甚至封侯拜為將相的不少,如哥舒翰,封常清、高仙芝、安祿山等以及他們所推薦的人。
四、蔭庇入仕
唐代雖然廢除了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制度,但是保留了子孫因先輩的功勛而取得入仕資格的特權(quán)?!缎绿茣みx舉志下》專門列有“出身”和“用蔭”兩條,規(guī)定得清清楚楚:“凡用蔭,一品子,正七品上;二品子,正七品下;三品子,從七品上;從三品子,從七品下;正四品子,正八品上;從四品子,正八品下;正五品子,從八品上;從五品及國公子,從八品下?!芬陨鲜a曾孫,五品以上蔭孫?!痹囅耄迤芬陨希ㄎ迤芬韵绿厥庹咦訉O也可入仕)官員該有多少,其子孫能入仕者又該有多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