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尼采看來," />
在尼采看來,與基督教道德給人們帶來某種舒適感和安全感不同,文藝復興式的德性屬于更強壯和更惡劣的時代的產物,它是貴族們的特權。如果將文藝復興的趣味比喻為一種室內陳設的話,那么它具有一種既閃亮又陰郁,既雕琢又優(yōu)美的高貴風格。
在尼采的眼中,文藝復興時期是是一個充滿力量和刻苦、敢于創(chuàng)造、過度的快樂和可怕的勞作、耽于聲色和英雄主義的時代。“行動、果敢、享受,揮霍自己的力量和辛勞,沉醉于當下的感覺中,始終忙碌于永遠鮮活的激情,承受并尋求一切過度的反差,這就是16世紀的生活?!盵[德]尼采.權力意志[M].孫周興譯.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08.333-334.]尼采認為,盡管當時的時代充斥著這樣一些暴力和享樂,然而虔信依然很是熾熱。只不過,宗教在當時并不是一種德性,而是一種激情。當時的人們上教堂就如同上戰(zhàn)場或者赴幽會一般。
實質上,道德教育重建文藝復興式的德性,旨在通過對基督教道德價值進行否定和消解,以培養(yǎng)具有文藝復興式的德性的人。具有這種德性的人是一個擁有要求某種可怕的責任感的意志的人,是一個擁有偉大愛情和偉大蔑視精神的人,也是一個具有求行動、求創(chuàng)造的善良意志的人。這種人具有一種通過戰(zhàn)爭和勝利而變得強健的精神,對它來說,征服、冒險、危險、痛苦甚至已經成了需要;具有一種對高空凜冽氣流、對冬天漫游、對任何意義上的冰凍和叢山的適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