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友早想到這一點(diǎn)。" />
李友早想到這一點(diǎn)。
就算王純不說,他也會主動攬下議和的事。
就為消除皇帝和其他大臣的疑慮。
真理向來掌握在拳頭上,誰的拳頭硬,誰說了算。
名聲算個錘子!
到時候老夫重拳出擊,誰敢提名聲兩個字。
李友這話果然打消了李德康不少疑慮,他放松了對這個假想敵防范。
朝堂一片贊譽(yù),紛紛稱道李家父子是忠臣。
李友如愿成為議和大使,李威連升兩級,以正四品武官忠武將軍銜掛帥御敵。
孟青云沒有閑著,他又率兵打下兩個府城,雨林府和桑囤府。
率兵離京的時候,盛楨曾經(jīng)告訴他,如果晉國寫下降書,即刻班師回京。
孟青云清楚皇帝心里的想法。
晉國不是大宇的死敵,教訓(xùn)一下,讓他們收斂即可。
大宇的死敵永遠(yuǎn)是毅國和輝國。
但孟青云清楚,要想讓晉國寫下降書,就得把這幫孫子打疼打怕。
當(dāng)聽說李友是議和大使,他兒子掛帥后,孟青云有了主意。
他下令讓守雨林府和桑囤府的大宇軍撤回來,讓李威兵不血刃收復(fù)兩府。
守軍收到撤兵命令實(shí)在想不通。
以大宇軍的實(shí)力,打敗這群敵人不在話下,孟帥為何下這樣的命令?
然,軍令必須要遵守,守軍拉著繳獲的糧米財帛撤回槐林府。
李威想不到天上居然掉餡餅。
他率兵入駐兩府,然后兩份捷報飛送京師。
忠武將軍率軍反擊,晉國將士各個用命,大宇軍大敗而逃??????晉軍首日收復(fù)雨林府,次日收復(fù)桑囤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