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細膩把握青少年心理,拍出令他們感同身受的電影方面,沒有人可以與約翰·休斯相提并論。他的電影里沒有暴力,沒有極端主義,討論都是逃課、升學、戀愛、與父母同學相處這些貼近生活的話題,主人公的叛逆多是一種不可救藥的頑皮,正像常出現(xiàn)在他影片里的Beatles歌曲一樣不加修飾。他也從來不對主人公看似荒唐的種種行為做出評判,《早餐俱樂部》一片的開頭出現(xiàn)了大衛(wèi)·鮑伊這樣的一段歌詞:“所有那些你唾棄的孩子們,對你所有的叮囑置之不理,他們?nèi)恢獣宰约赫诮?jīng)歷什么?!?
1983年根據(jù)其發(fā)表在《國家諷刺》上的一則小故事,休斯創(chuàng)作了《歡樂假期》的劇本,該片取得意想不到的票房成功,并且口碑極佳。1984年,他執(zhí)導的處女作《十六支蠟燭》對校園生活清新寫實的描寫令人耳目一新,自此開啟了緊接著《早餐俱樂部》、《紅粉佳人》、《摩登保姆》以及《春天不是讀書天》這一系列高中影片叫好又叫座的輝煌歷程。
此后,不想被定性為青春片導演的休斯嘗試不同類型的影片,作品包括《飛機、火車和汽車》、《巴克叔叔》等,反響較為平淡。然而在九十年代,他又憑借編劇和制片的《小鬼當家》系列再次印證其非凡的商業(yè)眼光,該系列是九十年代最賣座的電影。
盡管自1991年的《最Q拍檔》后就沒有執(zhí)過導筒,但約翰·休斯的青春片早已成為美國電影文化中一個特殊的符號,《青春年少》的導演韋斯·安德森以及眾多在八九十年代長大的電影人都深深受到他的影響。如今每年涌現(xiàn)的那些青春片中,觀眾和評論家們總是試圖尋找到約翰·休斯的影子。此外,他電影里的年輕演員們?nèi)粵]有好萊塢明星的架子,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了新一代喜劇演員的表演方式,現(xiàn)在人們熟知的“爛仔幫”這一稱呼就在介紹《早餐俱樂部》的文章中最早被使用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