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尼·艾夫曼于1953年5月29日出生于德州,他的父親是一名老師,母親則是一名小說家,并且曾以電視劇本獲得艾美獎。雖然出生在德州,但是丹尼·艾夫曼在洛杉磯渡過他的童年,18歲時移居法國,并且加入了當(dāng)?shù)氐谋硌菟囆g(shù)劇團,由于有許多接觸各類音樂元素的機會,艾夫曼的音樂生涯也在自我摸索中展開。
之后他曾經(jīng)旅居非洲,幾年后返回美國,并組織了一支名為“The Mystic Knights of Oingo Boingo”的樂團,這支樂團后來曾更名為“Oingo Boingo”,直到1995年才正式解散,這支科技搖滾樂團完成了艾夫曼的第一部電影配樂,這一部電影是他的哥哥理查德·艾夫曼的作品《Forbidden Zone》,只是這完全是一個無心插柳的作品,艾夫曼并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名電影配樂家,但是這個作品卻受到了導(dǎo)演蒂姆·波頓的注意,波頓當(dāng)時正在籌拍自己的電影處女作《荒唐小混蛋奇遇記》,他力邀艾夫曼為這部影片配樂,日后艾夫曼回想起來,心中仍然十分納悶,蒂姆·波頓當(dāng)初怎么想到要找一個玩搖滾樂團的人來做管弦電影音樂,只是既然導(dǎo)演認(rèn)為行的通,艾夫曼覺得也不妨一試,于是他找來了“Oingo Boingo”的另一名成員Steve Bartek,將他為《荒唐小混蛋奇遇記》所作的音樂做交響編曲的處理,結(jié)果完成了風(fēng)格十分獨特的電影配樂,不僅就此展開艾夫曼和波頓多年的合作無間,也展開了艾夫曼獨樹一幟,特立獨行的電影配樂生涯。
電影配樂家中很少有人像艾夫曼這樣風(fēng)格鮮明,幾乎無法被模仿復(fù)制,他的音樂完全是電影音樂中的另類,卻叫人不由自主的著迷,雖然有許多電影音樂家在古典系的交響音樂作曲中,也試圖融合各種現(xiàn)代的音樂元素,但艾夫曼大概是唯一將交響作曲做的這樣迷幻搖滾,這樣不可捉摸,讓人無法去歸類他的音樂,他的音樂不屬于任何一種音樂。
艾夫曼的音樂背景和大多數(shù)的電影配樂家有很大的不同,他的音樂完全自成一家,無處師承,艾夫曼表示,自己其實對古典音樂所知有限,但卻一向是個電影音樂迷,他說:十五歲左右,我就能聽著電影,然后猜出那是什么人的配樂!艾夫曼自認(rèn)對電影音樂的了解遠(yuǎn)多過古典音樂,他在自我摸索中創(chuàng)造了電影配樂中前所未見的音樂型態(tài),他的音樂彷佛都有著黑暗的背景,但黑暗的氛圍中閃爍著迷離不定的燦爛,晦暗中反差著瑰麗, 頑皮中流竄驚奇,充滿詭譎的瘋狂,令人心碎的凄美,總是出人意料,超乎想象,驚世駭俗卻又每每令人拍案叫絕,在他的音樂中只有風(fēng)格,沒有規(guī)則,少了一份科班出身的規(guī)矩,卻多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顛覆魅力。
蒂姆·波頓對丹尼·艾夫曼慧眼識英雄,也成為艾夫曼的愛用者,幾乎每一部電影都由艾夫曼擔(dān)任配樂,許多艾夫曼最出色的代表作,都是蒂姆·波頓的作品,如古靈精怪的黑色喜劇《陰間大法師》,樂風(fēng)頑皮討喜卻又靈氣逼人,而《蝙蝠俠》則令動作電影樂迷驚艷不己,也奠定了美式漫畫電影的音樂模型,并且為艾夫曼贏得一座葛萊美音樂獎,《剪刀手愛德華》除了丹尼·艾夫曼慣有的迷離與奇異外,更多了一份凄楚唯美,是艾夫曼公認(rèn)最動人的代表作。至于描述火星人來襲的《火星人玩轉(zhuǎn)地球》,音樂的表現(xiàn)則十分怪誕,風(fēng)格上刻意模仿LKK的科幻配樂,做的又怪又可笑,當(dāng)然,樂迷可以體會艾夫曼是故意的,只是怪的有些令人神經(jīng)衰弱。而《斷頭谷》,樂風(fēng)沉厚猙獰,兼具威脅性與靈幻美,艾夫曼的音樂實力顯得越來越成熟穩(wěn)健了。
近年艾夫曼名聲日隆,不少大片如《黑衣人》、《綠巨人》、《蜘蛛俠》系列、歌舞片《芝加哥》、《通緝令》等都找來他為影片配樂,但他與別人的合作總不如與蒂姆·波頓的合作般珠聯(lián)壁合,兩人在《大魚》、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廠》以及2010年最新的《愛麗絲夢游仙境》中的攜手無不令影迷及樂迷振奮。